加拿大新創公司 WeavAir 將在台灣共同開發非接觸式監測解決方案
加拿大新創公司 WeavAir 繼先前與台灣夥伴成功開發高精度感測器以監測空氣品質後,將於今年 12 月重返台灣,肩負一項新任務:共同開發一套 AI 驅動的非接觸式健康監測系統,將老年照護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預防。
台灣:主動照護解決方案的理想夥伴
由於預計到 2050 年亞洲的老年人口將會翻倍,WeavAir 將台灣視為開創主動照護解決方案的理想夥伴。WeavAir 創辦人Natalia Mykhaylova 在接受 TechSoda 採訪時解釋了她為何受到啟發,要在其空氣品質監測專案的基礎上開發遠程醫療監測平台:「對於那些身邊可能沒有醫護專業人員或醫生,但患有慢性病或面臨呼吸道或其他心臟衰竭或跌倒等風險的人,非常需要一套更好的監測系統,來幫助遠程偵測他們的健康狀況。」
面對全球醫療系統,特別是與高齡人口相關的日益加劇的壓力,開創一條將被動式照護轉變為主動式照護的道路,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行動號召。
台灣的重要性
台灣在 醫療科技創新、感測器設計和數位健康基礎設施方面的領先地位,使其成為 WeavAir 進行區域擴展和發揮長期影響的理想發射台。
WeavAir 最初是從專注於環境數據採集的物聯網 (IoT) 系統中分拆出來的,並已在加拿大和新加坡與一些合作夥伴驗證了其醫療監測解決方案。
擁有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的 Mykhaylova 解釋說:「現在,我們希望在台灣找到合作夥伴,幫助我們將這項技術推向新的階段。」她說明,WeavAir 參加台灣展覽的目標是與當地的醫療服務提供者、智慧設備製造商和研究機構建立策略夥伴關係,共同開發可擴展的遠程健康監測系統,並在長期照護和智慧社區環境中進行試點部署。
WeavAir 旨在台灣建立聯合研發和製造合作,以加強產品性能和可靠性;同時透過與領先醫院的合作,加速法規驗證和臨床試驗,並與台灣的數位健康基礎設施整合,在老年照護和智慧社區環境中進行實境試點。與此同時,該公司計劃在亞洲各地開發聯合商業化途徑,將台灣定位為協調亞太市場擴展、法規遵循和物流的區域樞紐。Mykhaylova 表示,藉由利用台灣的資通訊供應鏈,WeavAir 期望透過與本地 OEM (代工) 和 ODM (設計) 合作夥伴,將產量擴大 5 倍。
預防性健康的新領域
WeavAir 的核心技術為持續健康評估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方法。它使用 AI 驅動的非接觸式監測,在 3 到 10 公尺的距離內,偵測呼吸道、心臟和行動問題的早期跡象。
主要的差異化因素是什麼?該解決方案無需穿戴式設備或侵入性裝置。相反地,它使用感測器網路,包括超聲波和雷達感測器,結合專有軟體來偵測個人特定位置、運動、心率和呼吸頻率等方面的細微模式。這種方法提供了無縫接軌、非侵入式的體驗,促進了持續使用,這正是穿戴式產品常面臨的挑戰。
早期偵測: 該系統可以偵測20種指標和風險因素,包括心臟衰竭風險、跌倒風險、呼吸和心臟異常,以及不健康的活動或行為模式,根據指標不同,準確率達 95-98%,甚至可以建議個人及其家人保持健康並保護所愛的人。
更廣泛的影響: 透過在家庭和照護機構中實現持續、實時監測,WeavAir 的解決方案旨在減少高達 30% 的醫院就診次數,降低 25% 的照護成本,並提高 40% 的早期干預成果。
專注安全: 體認到健康數據的關鍵性,該系統設計上是安全可靠的。該公司也正與合作夥伴開發邊緣運算系統,以減少對雲端連結的依賴,並允許本地數據儲存,以應對全球嚴格的數據駐留法規。
尋求合作
WeavAir 目前正在籌集 400 萬美元,以支持產品擴展、合規驗證和在老年照護機構的部署。Mykhaylova 還計劃申請台灣就業金卡,以便進行更長時間的合作,並使產品體驗更符合台灣的老年照護環境。
她說:「我們的目標是建立有助於人們更健康、更長久生活的解決方案,並且以可近性且有尊嚴的方式實現。透過與台灣的合作夥伴緊密合作,我們可以讓主動健康監測成為亞洲高齡照護的新標準。」
WeavAir 預測高齡照護服務和產品的總潛在市場價值為 500 億美元,其中包括照護人員的 200 億美元、診斷治療提供者的 200 億美元,以及保險公司和研究公司的 100 億美元。WeavAir 攜手台灣的創新生態系統,旨在為數百萬亞洲人重新定義優雅且健康地老去的樣貌。
歡迎大家在 12 月初參觀他們在台北台灣醫療科技展的攤位及12月5日於南港展覽館506會議室舉辦的「台加智慧醫療技術論壇暨媒合會」。
閱讀原文報導:



